在4月15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即将到来之际,由国家癌症中心、北京肿瘤学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承办的“缓和医疗-肿瘤挽救性治疗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的数十位肿瘤防治专家共同展开一场关于缓和医疗的学术研讨。
“在癌症防治中,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患者可以缓解、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希望通过筛查把早期的患者筛选出来,进行精准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但晚期肿瘤患者到了终末期,应该如何帮助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站,保持他们最后的尊严,减少痛苦,这更为重要。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作为全国肿瘤防治的主流专科医院应承担起这个责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上海长征医院肿瘤中心原主任王杰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教授等致辞,为缓和医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近年来,我国肿瘤缓和医疗逐步得到重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随着全流程化慢病管理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在肿瘤诊疗领域的普及,缓和医疗与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一样,逐步贯穿于患者诊断、治疗、临终至死亡的整个病程中。
肿瘤缓和医疗是肿瘤学与缓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很多学术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和规范。缓和医疗并不是“放弃治疗”,其核心理念体现的是重视“全人”,将并发症救治、症状管理、心理疗护贯穿至肿瘤患者的整体治疗中,从而提高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延长生存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从中获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副主任丛明华表示,当患者到了生命末期的时候,缓和医疗技术也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研讨会选取缓和医学临床关注的热点——晚期肺癌与胃癌、恶性肠梗阻,以病例的诊治为引导,展开晚期肺癌免疫治疗进展、真实世界下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药物应用、肿瘤营养治疗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静脉血栓栓塞症指南解读和临床关键点,以及肿瘤患者血糖管理等主题的分享与讨论;共同探讨综合治疗和营养治疗在恶性肠梗阻中的应用实践。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第七医学中心,北京友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全国30余家医院的专家共同参与讨论。
(图/文 综合科 杨敏 邹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