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5-05-02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3年新年贺词
编辑:超级管理员 时间:2023.03.08

凯歌高奏辞旧岁,豪情满怀迎新年。在辞旧迎新之际,谨向奋战在肿瘤防治和疫情防控一线的全体职工和研究生、进修生,向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同道,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新年的祝福!

2022年是充满挑战和值得铭记的一年。回首过往,我们团结一心、克服困难,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打赢了一场场硬仗,有效防控了疫情,事业得到了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新冠疫情防控部署。不畏艰难,连续作战,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时,为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和阳性患者设立“小树林门诊”,根据患者需求开设肿瘤早晚间门诊,不断扩大互联网诊疗和远程医疗规模,全力以赴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尽最大努力保障医疗救治工作不间断,最大程度保护了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履责担当,组建和派出多支医疗队参加核酸采样、方舱和定点医院救治,有力支援了属地疫情防控工作。

这一年,我们扎实推进国家癌症防治行动。持续完善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肿瘤规范化诊治质控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和体系建设,成立临床研究国家级质量评价和促进中心(肿瘤医学领域),制修订肿瘤单病种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专家共识,印发前列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筛查指南,启动中国居民癌症防控行动,完成新时期国家肿瘤登记负担统计更新及国家级肿瘤登记处选点工作。有序推进辽宁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山西、河南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挂牌,深圳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带动京津冀、大湾区、东北、华北、华中等区域肿瘤防控能力整体提升。

这一年,我们全力打造国家肿瘤防治高质量发展创新高地。我们制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实施人才激励计划,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评选出“抗癌学者”“抗癌之星”“希望之星”,遴选和培养具有战略性思维、能够带领重点学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带头人。我们注重增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启动实施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带动临床整体技术实力的创新提升,引领全国肿瘤诊治的方向。我们对标国际前沿,开展先进诊疗技术和肿瘤疑难危重症诊疗技术攻关,免疫治疗、微创手术、尖端放疗技术等取得新进展,肿瘤基础科研创新和转化取得新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和资助金额再创新高。我们顺利完成外科楼装修和搬迁,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获得新突破,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就医感受得到明显改善。

这一年,中心和医院影响力持续提升。在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继续保持全国三级肿瘤专科医院第一名,肿瘤学和胸外科继续蝉联复旦大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和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榜首。5位两院院士、100多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70余名国际或全国性学术组织主委构成的雄厚力量,为中心和医院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首过往,中心和医院取得的丰硕成果,靠的是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一年来,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努力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与健康中国建设和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等部署和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以高质量的党建推进中心和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心和医院取得的丰硕成果,靠的是对红色基因的赓续和发扬。一年来,我们总结、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医院建设和精神文化培育全过程,深入挖掘“北京医疗队精神”,“林州食管癌防治研究基地”获评为历史文化标志性纪念场所。我们拍摄一级教授和院士专题片,弘扬“名医大家”等优秀文化传统,厚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情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持续培育和发展新时代文化内涵,为构建中心和医院发展新格局凝聚不竭的精神文化力量。

中心和医院取得的丰硕成果,靠的是全体职工的奋勇拼搏和无私奉献。一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面对繁重艰巨的医疗和科研任务,全体职工风雨同舟、团结奋战,无论医教研防,还是工青妇老,每个人都立足自己的岗位,心无旁骛,埋首苦干,大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担负了高强度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全体职工的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汇聚成了我们无往不胜的磅礴力量!

大河奔流,逝者如斯。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锲而不舍地锚定世界一流国家癌症中心和国际领先现代化肿瘤医院的目标愿景,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面推进中国癌症防治事业新发展,奋力谱写健康中国建设新篇章!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衷心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