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肿瘤防治宣传周”媒体见面会暨高峰访谈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4-04-25 | 撰稿:常鹄、高菲(院办) | 摄影:刘习昌
 
  
4月8日下午,由我院主办的“2014年肿瘤防治宣传周”媒体见面会暨高峰访谈在央视网顺利举行,共有30家媒体的35位记者参加媒体见面会。 我院副院长石远凯、王绿化、蔡建强,内科徐兵河主任,妇科吴令英主任,流行病学研究室乔友林主任参会并与现场记者朋友一起探讨如何消除癌症误区、正确预防癌症、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等议题。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北京晚报、健康时报的记者们带着百姓关注和关心的问题,向专家团进行提问,如:哪些癌症可以早期发现、防癌体检对于发现早期癌症有多大帮助、癌症会不会传染等,专家们针对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权威详细的解答。 “不是所有病人都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 石远凯副院长表示,多数公众错误地认为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用靶向治疗。但临床研究表明,仅50%的中国晚期肺腺癌患者,可以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而其中80%的患者是可以从治疗中获益,另外20%仍然是无效的。 “放疗设备不断更新 但切忌‘一刀切’” 王绿化副院长在谈到中国放疗现状时表示,同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面对因放疗设备不足而造成患者治疗不足的窘境。虽然,我国放疗设备紧跟世界步伐,不断更新技术,提高治疗疗效。但公众不要被新技术的炒作引导,并不是花的钱越多治的越好,还应针对肿瘤的分类分期,以及患者的病程来选择最恰当的放疗设备进行治疗。 “筷子要定期更换 谨防病从口入” 针对网上盛传的“发霉筷子会致癌”,蔡建强副院长认为只要筷子上有霉类物质产生,就一定要进行更换,家用筷子最好做到每两三个月更换一次,尽量避免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注意生活细节,才能保证健康。 “手术并不是治疗乳腺癌的唯一方法”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其它的内科治疗、放射治疗等也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更多地提倡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我院内科徐兵河主任,在访谈中谈到乳腺癌细胞并不老实,易在发展过程中随着血流、淋巴液扩散到全身其它的组织器官造成癌转移,造成乳腺癌患者死亡,所以在手术治疗之后,医生会建议患者,做一些其他的相应治疗。 “仅1%感染HPV的患者会发展成宫颈癌” 我院妇科吴令英主任表示,感染HPV是很常见的,但是绝大部分人都会自然消退,只有极少数的,并且是高危型的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导致癌前病变或癌变,可以说是仅1%左右的人有可能最终发展成宫颈癌。 “宫颈癌疫苗是预防性疫苗” 我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乔友林主任,在回答有关宫颈癌疫苗问题的时候反复强调,宫颈癌疫苗是预防性疫苗,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对于已经感染了HPV的人群来说,治疗效果是不确定的。 专家团和媒体积极互动,热烈讨论。专家团呼吁:媒体是传播知识的平台,是专家和百姓沟通的桥梁,要积极宣传科学预防癌症,帮助百姓消除癌症的误区,正确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管癌症可防可治的观念已有一定普及,但由于晚期癌症治疗效果不佳,特别是一部分人对早期癌症缺乏了解,将所有癌症都看作不治之症,导致人们“谈癌色变”,害怕谈论癌症。本届肿瘤防治宣传周积极倡导消除人们对于癌症的一些成见、误解和错误认知,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推进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