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6-25 | 撰稿:常鹄 高菲(院办) | 摄影:刘习昌

6月19日下午,由我院、健康界网站主办的2014年中国癌症防控高峰访谈在河南大厦顺利举行,共有40余位媒体记者参加本次高峰访谈。 中国癌症基金会赵平副理事长、我院石远凯副院长、王绿化副院长、乔友林教授、李槐教授、代敏教授围坐一起,共同探讨中国癌症防控形势。石远凯副院长、王绿化副院长强调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赵平副理事长和大家一起讨论饮食和癌症关系;乔友林教授解释了中国癌症地图和癌症发病率的情况;李槐教授和代敏教授则帮助大家“涨姿势”,认识和了解肿瘤标志物和致癌物。专家与媒体齐聚一堂,积极宣传癌症防治知识,帮助广大百姓正确认识癌症,科学预防癌症。
赵平副理事长:癌症,有时候是你自己主动接近它! 城乡的饮食结构不一样,农村得食管癌的多,城市得结直肠癌的多。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是非常重要的,既要少吃腌制的食品,又要保持中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以粮食为主,蔬菜水果为辅,肉类食品(特别是猪、牛、羊肉等“红肉”制品)不要过量。要记住,癌症,有时候是你自己主动接近他们,远离致癌因素就等于远离癌症。 石远凯副院长: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免疫或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治疗不能像追星一样,要遵循基础,首先要依靠肿瘤治疗的三大支柱,外科、放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内科治疗,它们都有非常成熟的诊疗规范、诊疗指南,疗效确切。一些新兴的治疗,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合,一定是需要把病人分的越来越细,使那些能够获益的病人,有靶点的病人给予这样的治疗,而不是让所有的病人都接受一个靶点的治疗,原因是这种靶点表达在个体间的差异性非常大。
王绿化副院长:我国食管癌和胃癌的外科治疗优于西方国家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肿瘤,男性是前列腺癌,女性是乳腺癌。我国是消化道肿瘤,肝癌、食管癌、胃癌,在城市是肺癌。在治疗效果方面,不能单纯看总体五年生存率,要看病种。尽管食管癌的预后差,但是我国和国外在食管癌和胃癌的外科治疗效果上没有差别,有时候还优于他们,还有鼻咽癌的治疗在全球也是领先的。
乔友林教授:多因素导致癌症患者数量增加 关于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加,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人口老龄化是最主要的因素。第二个因素是癌症诊断方法学的进步。现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把疾病的病因搞明白了,很多癌症也诊断出来。第三个原因,诱发癌症的因素增加了。以前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没有那么多致癌物,现在饮食,环境暴露,职业暴露等方面都增加了致癌因素,这三个因素联合作用,造成了癌症的发病和死亡人数的增加。
李槐教授:消除肿瘤标志物认识中的误区 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代表癌症的发生,肿瘤标志物升高,第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持续升高到一定程度会有发生肿瘤的危险。第二,肿瘤标志物升高后要进行严密的随访,随访到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的标准值之下。如果持续升高,我们就要做相关方面的体检。
代敏教授:致癌物,没有必要那么恐慌 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搜集全球科学的数据来评价危险因素是否真的致癌,列为Ⅰ-Ⅳ类。这个系统只说明这些评价的因素是否致癌,跟致癌程度的大小是完全无关的。对于Ⅰ类致癌物,我们没必要这么恐慌,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职业暴露,比如重金属的暴露,氡、砷、铝等。真正跟老百姓相关的,主要就是吸烟、饮酒、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