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4日上午,由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专家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广西大厦隆重召开。
中国工程院孙燕院士、刘彤华院士、程书钧院士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共同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来自全国各地的19位从事肺癌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学专家参与了会议。
石远凯教授主持会议,孙燕院士介绍了“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的背景及临床意义。他指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均居第一位,其中80%~85%的病例是非小细胞肺癌。基于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成为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的热点,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e lymphoma kinase,ALK)为靶点药物的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美国、欧盟的权威学术机构都已制定出各自的检测及治疗指南,而我国目前仍缺乏相应的指南。“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旨在为我国提供该领域的诊断和治疗规范,提高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诊治水平。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曾瑄教授和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林冬梅教授分别介绍了我国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基因检测的经验。在石远凯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对“中国EGFR 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该指南明确了EGFR基因突变及ALK融合基因检测的方法和适宜人群,以及相应靶向药物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适应症。
“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将于近期发表,以规范我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推动我国肺癌防治事业的健康发展。(内科 莫红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