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29 | 撰稿:陈永红(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
8月29-31日,2013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技术培训班在江苏省金湖县举办。本次培训班由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和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主办,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江苏省金湖县卫生局协办。来自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的26个项目点的147位代表参加了培训。 2013年,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由2008年6个项目点增加到26个项目点,筛查人数由13000人增至53400人,覆盖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南4省的2000余万人口,年经费由450余万增加到2100万。自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启动以来,越来越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欢迎,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该项目不仅为淮河流域的百姓带来了健康,也为我国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和病源分流开拓了渠道。 在开幕式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慢病处费佳转达了国家卫计委对本项目工作的肯定,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加强健康宣传教育,严把质量关,真正造福淮河流域百姓。在培训会上,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陈万青副主任做了工作总结,进一步强调了项目工作的意义,并对2013年主要工作任务进行部署。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邹小农对技术方案、流行病调查表格填写及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齐军主任、陈宇副主任医师、贺舜博士、薛丽燕副主任医师分别就实验室检查、B超诊断、腔镜筛查和病理诊断等方面内容对学员进行了培训与示教,对学员在临床筛查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与指导。江苏省滨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祥在会上介绍了数据网报系统,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龚继勇介绍了省级管理软件的编制与应用。 癌症早诊早治的目的是提高癌症患者的可治率、治愈率和生存率。熟悉和掌握癌症筛查方法和技术,准确及时发现癌症高危个体,让较多患者在可治愈阶段接受适当治疗是本项目的关键环节。加强食管癌、胃癌、肝癌筛查技术和方法的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仍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