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了解化疗所致的神经毒性
时间:2014.09.12

部分患者在化疗后会感到手脚麻木,轻则仅仅为感觉异常,重则可能影响手脚正常功能,这与化疗是否有关,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在临床肿瘤治疗中,抗肿瘤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且有可能限制化疗药物使用的剂量。它存在于部分化疗药物治疗过程当中。严重的神经毒性反应常常使病人面临减低化疗药物剂量甚至停药的困境,同时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生活质量都可能产生损害。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外周神经系统毒性和感受器毒性三个方面。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多表现为中枢神经受损和小脑受损,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和痴呆等症状。外周神经毒性包括末梢神经、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损害。感受器毒性表现为视觉系统,听觉和平衡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的毒性。通常大部分病人所感受到的手脚麻木就是化疗药物所导致外周神经毒性中的一种。

为什么有些患者的手脚麻木程度很重,导致其不能提物或是正常走路,而有些病人则几乎感受不到呢。影响化疗神经毒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严重程度不同,临床上可能导致神经毒性的常见药物包括铂类、紫杉类、长春碱类等。其次,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与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及烟酒嗜好等均有关。老年人肝肾功能退化,化疗药物在其体内蓄积可产生较大的神经毒性。患有糖尿病或者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也可使患者对神经毒性更加敏感。此外,化疗的总剂量、间隔时间、给药途径等对神经毒性也有影响,多数情况下联合应用几种均有神经毒性的药物会导致毒性的增加。最后,当患者同时接受化疗以及放疗时,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也有可能增加。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最常见引起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

铂类药物:关于顺铂的神经毒性报道最早见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知顺铂可引起腱反射下降、感觉神经异常以及听力障碍等,与其累积剂量有关。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衍生物,其导致的神经毒性发生率较顺铂及卡铂更高。奥沙利铂导致的神经毒性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通常急性或亚急性发生于用药后数小时至7天左右,多为指端麻木及感觉迟钝,遇冷时症状加重,因此应用奥沙利铂化疗的患者需要注意在用药后对肢体及气道进行保暖。其慢性神经毒性则类似于顺铂,累积用量大时会出现感觉异常。

紫杉类药物:紫杉醇是一种抗微管药物,可在细胞分裂时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抑制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其最主要的神经毒性为外周神经毒性,临床表现为肢体末端类似戴着手套袜套样的麻木,烧灼感,振动感下降,腱反射消失,甚至可影响运动功能。多西紫杉醇与紫杉醇神经毒性类似,但发生率要低很多。

长春碱类药物:主要引起外周神经毒性,表现为由指尖开始向心性发展的麻木感,严重者可引起运动障碍。另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自主神经受损,表现为便秘、腹痛、尿频、性功能障碍等。

如何缓解化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目前临床上对于神经毒性的预防或者缓解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应用的药物主要集中在神经营养类药物或细胞保护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加速体内自由基的排泄,减轻化、放疗毒副作用,有研究表明其可预防铂类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氨磷汀同样为细胞保护剂,与之机理相似。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促进神经系统损伤的功能恢复,可能会对神经毒性有一定的缓解。维生素B12,部分核苷酸类药物等参与神经细胞的合成及代谢,补充这些物质可能会加速修复化疗所致的神经损伤。此外,还有部分研究显示应用镁剂及钙剂可降低化疗神经毒性的发生率。

补充一点,以上所说所有药物均没有国际大型临床研究的证据支持,因此疗效不太确切,在临床不推荐都常规使用。另外,只有部分药物可能会导致神经毒性,而且只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神经毒性。此外,大部分的神经毒性为轻中度,多数在停药后数月或数年能自行缓解。而且医生会根据药物特点、患者身体因素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治疗计划,尽量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或减轻严重程度。

(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