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流行疾病,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放开,全国各地接踵迎来感染高峰,许多人已经阳康,或是正在阳康的路上。肿瘤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依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众所周知,新型冠状病毒容易侵犯的部位是肺。由于肺癌患者免疫功能欠佳、既往可能经历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导致机体的抵抗力较差,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感染。另外,肺癌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综合治疗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比如心肺功能欠佳、胸水、营养不良等,这些因素也导致了肺癌患者更易感染新冠病毒,且重症的发生率也会更高。因此,这部分患者有效的个人防护非常重要,应更加小心。
对于未感染的新冠病毒肺癌患者,预防感染至关重要,做好手卫生,外出佩戴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居所每天开窗通风2次,常用物品使用75%的酒精等表面消毒。另外,也要保持心情舒畅,规律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但目前奥密克戎株的的致病力及毒力明显减弱,且感染的患者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肺癌患者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对于病情处于稳定期的肺癌患者,感染奥密克戎的表现其实和普通人一样,大多数为轻症。同时根据中国抗癌协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实体瘤患者防护和诊治管理相关问题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实体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病毒感染风险、感染后的重症率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人群,更需疫苗防护。实体恶性肿瘤患者新冠疫苗接种安全有效,在综合评价患者身体状态、免疫功能及病情后,应鼓励患者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建议足量、足疗程、按照推荐剂量和剂次完成。对于接种疫苗的时机,该指南中推荐如下。
如果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出现发热等症状,建议居家养病,最好是有独立的房间,减少与外界的接触,更应该避免去聚集性的场所,减少亲友的探视,同住的家人也要做好个人防护。居家期间,应每天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和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保持房间的通风,定期消毒。饮食上应注意蔬果搭配,补充蛋白和维生素,加强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注意休息,多饮水,使用一些抗病毒和解热镇痛的药物。如用药后症状无好转,并出现呼吸困难和气短、指血氧饱和度小于95%、体温持续3天以上超过38.5℃,应到及时医院就诊。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肿瘤患者何时重启抗肿瘤治疗的问题,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肿瘤患者自新冠病毒感染痊愈后重启抗肿瘤治疗的最佳时机。《共识》指出,建议肿瘤患者在达到出院标准后2周再次进行核酸检测,达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连续2次,间隔24 h)后考虑重启治疗。并在后续治疗中严格监测新冠病毒核酸情况。对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患者在新冠痊愈后重启治疗总体上是安全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指南建议根据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及癌症治疗的类型进行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治疗延迟。
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可能诱发肺癌,比较常见的就是长期吸烟、熬夜、空气污染 、电离辐射 、肺部疾病史(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遗传因素等。就目前的情况和病例来看尚无数据显示新冠病毒感染可以增加肺癌发生风险。因此,新冠病毒感染后不必害怕是否会得肺癌,但由于“新冠”病毒最常侵及的脏器是肺部,因此出现肺部炎性改变时应积极鉴别,并给予合适的处理。
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肺癌患者强大的免疫力。有国家强力的医疗政策、医疗保障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施治,相信能安度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撰稿: 仲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