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在中国NOSES联盟主席、国际NOSES联盟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锡山教授带领下,在全国热爱NOSES专家们的支持下,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我国结直肠肿瘤NOSES依然取得瞩目成绩,在国内国际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不仅继续举办了多场中国胃肠NOSES公益活动红色之旅,举办了第三届国际NOSES经典搜索视频大赛、第三届中国NOSES国际外科周、第二届中国NOSES国际学术周,还首次举办了第一届中国NOSES机器人手术联播周,设立了《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的“NOSES专栏”,编写了中国抗癌协会NOSES技术指南、胃肠NOSES手术学英文版第三版、胃肠NOSES国际共识、中国结直肠肿瘤NOSES专家意见(2023版),并且还成立了中国NOSES联盟辽宁分会。
为了更好的总结并推广国内结直肠NOSES学界所取得的成绩,2022年12月17日第六届国际NOSES云会议、第七届医师协会NOSES年会成功举办。作为人气最旺、规模最大、最受关注的专委会,NOSES年会囊括了国际篇、共识篇、机器人篇、理论篇、技术篇,用时11个小时,将NOSES指南、共识、专著的定稿,国际最新前沿进展,共识解读,机器人手术应用,NOSES理论和实战技术操作,全面展现给线上专家同道,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最终网络观看344994人次。
王锡山教授为第六届国际NOSES云会议及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NOSES专委会年会致开幕辞,充分肯定了2022年度全体盟员及委员们在NOSES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对大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继续开展临床创新,继续推广并规范我国的NOSES手术,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在国际NOSES云会议、NOSES专委会的年会上,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刘骞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及定稿会。
作为《胃肠NOSES手术学英文版》的出版方,Springer Nature(London)的执行主编Stephen Yeung为本次云会议及书籍的定稿致辞。他介绍了第二版英文NOSES手术学在国际上的出版发行及读者反馈,充分肯定了NOSES手术学英文版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王贵玉教授为大家介绍了CACA结直肠癌NOSES技术指南的编写概要。
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胡茜玥教授介绍了第三版NOSES手术学(英文版)的编写情况。
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刘正教授介绍了结直肠肿瘤NOSES国际共识2022版的相关更新内容。
在2017年和2019年,中国NOSES联盟和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NOSES专委会编写了两版《中国结直肠肿瘤NOSES专家共识》,经过3年多的临床总结、创新,对该《专家意见》作与时俱进的更新非常有必要。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周海涛教授介绍了《中国结直肠肿瘤NOSES专家共识2023版》的编写启动会。
在随后的专题会上,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的陈瑛罡教授和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蔡国响教授介绍了ctDNA和甲基化在结直肠癌MRD中的应用进展。
在随后的国际NOSES云会议的国际篇上,来自上海东方医院的傅传刚教授、浙江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丁克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振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正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首先作了《Vagina, a gateway leading a new era of gastrointestinal NOSES》学术报告,介绍了女性特有的自然腔道在胃肠外科手术取标本方式中的应用,充分肯定了这一创新路径,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性功能等方面的症状。
来自韩国的Sanghoo Kim教授作了题为《Global MIS training platform》的学术报告,并着重介绍了IRCAD中国公司在无锡的建设情况,并相信随着明年微创培训中心的建立,一定能够促进中国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
来自俄罗斯的Efetov Sergey教授的学术报告题目为《Reduced-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combined with 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NOSE) for right colon cancer》,介绍了右半结肠减孔手术结合经自然腔道取标本在俄罗斯的开展情况,充分肯定了其微创优势。
土耳其的Cuneyt Kayaalp教授不仅开展了很多的结直肠肿瘤NOSES,还将这一方式拓展到肝胆胰的手术中。在云会议上,他作了题为《Laparoscopic HPB Surgery Combined with NOSES》的学术报告,介绍了NOSES应用到肝胆胰的手术中,不仅不增加并发症,还能够进一步缩小患者的创伤,促进术后康复。
规范的开展NOSES手术离不开行业指南、共识的指引,来自中山六院的康亮教授、湖南湘雅二院的姚宏亮教授、《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汪挺教授和湖北省肿瘤医院的熊治国教授一同主持了NOSES共识解读。
山西省肿瘤医院的江波教授为大家解读了《2019版中国结直肠肿瘤专家共识》,指出在NOSES手术获得广泛应用的同时,应当更好的遵循共识所倡导的适应症、禁忌症,严格把握无瘤无菌操作,才能让更多患者获益。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胃癌根治术在临床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广州孙逸仙纪念医院韩方海教授解读了《胃癌NOSES专家共识》,为这一系列手术的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据。
南昌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东宁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了《机器人结直肠肿瘤NOSES专家共识》,不仅介绍了机器人手术的特点,还提出了将该手术平台应用到NOSES手术中的注意事项,为机器人在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随着NOSES的广泛应用,其适应症也不断得到扩大,从理论上讲,结直肠的良性病变更加适合开展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的手术,因为其不涉及到肿瘤外科的无瘤原则。来自浙江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俞少俊教授为全国同道解读了《腹部良性疾病NOSES专家共识》,为更多的良性疾病患者接受“微创中的微创”手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随着机器人设备在更多医疗中心的使用,这种操作更加灵活的微创设备体现了在狭小骨盆及复杂手术中的应用优势,同时将体内缝合等操作变得更加简单,使得开展结直肠NOSES的外科医生如虎添翼。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的汪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孙学军教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莫显伟教授、《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编辑部主任杨明教授共同主持了这一章节的学术活动。
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李太原教授为大家作了《机器人直肠癌NOSESⅢ式选择与关键技术要点》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机器人手术应用于这一术式中的注意事项及更加微创的治疗效果。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韦烨教授作了题为《NOSES机器人手术优势》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机器人手术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中的进展及中山医院牵头开展的全国多中心REAL研究,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在NOSES手术中的优势。
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汤庆超教授分析了本中心数百例NOSES手术的随访结果,并详细介绍了本中心在机器人NOSES手术应用方面的经验。
结直肠癌机器人手术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已经开展超过百例,在NOSES手术中也获得了广泛应用。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海鹏教授作了《机器人辅助腹部无辅助切口经阴道取标本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NOSES V式)》学术报告。
成功的开展“微创中的微创”手术,扎实的理论基础必不可少。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何庆泗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邓海军教授、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凯教授、云南省肿瘤医院李云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杨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陈瑛罡教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志杰教授共同主持了该章节的学术活动。
如何顺利的取出标本,是NOSES手术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来自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蔡建春教授在此积累了丰富经验,设计了专门用于左侧结直肠取标本的蔡氏套管,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并申请了专利。在年会上,蔡教授分享了《NOSES左结直肠癌根治术随机对照研究4年随访结果》。
结直肠外科已经进入微创时代,在手术中尽可能保护器官功能,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治疗尤为重要,来自湖南湘雅医院的彭健教授分享了本中心在NOSES手术中器官功能保护方面的经验,作了《直肠癌NOSES手术之器官功能保护》学术报告。
低位直肠癌能否保肛是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不仅在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还将NOSES手术应用到保肛手术中,在保留肛门的同时,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损伤。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王贵玉教授讲解了《NOSES手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NOSES手术被誉为“微创中的微创”,而ERAS快速康复外科的基础和精髓便是手术的微创性,把NOSES和ERAS有机结合,将会最大程度达到共赢的疗效。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郑朝旭教授作了《NOSES和ERAS》报告,介绍了本中心在该方面的创新工作和获得的良好疗效。
随着外科学界对于NOSES理论更深入的理解和相关理念的更新,这一创新的手术方式应用领域越加广泛。来自贵州省肿瘤医院的王泽军教授分享了本中心在这方面的进展,作了题为《从结直肠-妇科-后盆腔脏器NOSES-胃癌NOSES》的学术分享。
NOSES一系列术式已经在国内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受益于该术式的胃肠肿瘤患者已经超过4万例,这部分患者的实际疗效如何?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关旭教授总结了4万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线上专家作了《中国结直肠NOSES大数据解读》。
NOSES手术需要在腹腔镜下体内完成肿瘤的切除、消化道的重建,以及严格的无瘤无菌操作,因此开展结直肠肿瘤NOSES手术,不仅要具备相关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娴熟的外科技术、默契的团队配合,方可顺利完成NOSES手术。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的金伟森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周雷教授、浙江省肿瘤医院朱玉萍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权教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燕速教授、四川宜宾市第二医院吴淼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叶再生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军民教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任明扬教授主持了学术活动。
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陈路川教授作了《NOSES Ⅷ的关键技术》学术保告,分享了NOSES Ⅷ手术的福建经验,特别是淋巴结清扫步骤和取标本环节中的技巧,非常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右半结肠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一直是结直肠外科的热点手术,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来自福建省立医院的薛芳沁教授作了《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NOSES中的若干问题探讨》,不仅对这一术式进行了深入思考,还介绍了本中心完成消化道重建、取标本环节中如何把控无瘤无菌操作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完成这一高难度手术的具体解决方法。
NOSES一系列手术是对术者团队要求非常高的手术,从最初的按图索骥能够完成手术相应步骤,到熟练的顺利流畅完成手术,再到完美完成NOSES手术艺术作品,需要在很多细节和手术流程上精雕细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孙东辉教授在年会上将自己的法宝倾囊相授,作了《如何把NOSES手术做得完美》的学术报告,与会者受益良多。
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手术中,是否需要保留左结肠动脉,是这几年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那么在NOSES手术中,如何面对左结肠的处理,来自四川省肿瘤医院的郑阳春教授详细阐释了他的观点和四川省肿瘤医院的经验,并作了题为《腹腔镜直肠前切除NOSES术中左结肠动脉保留的关键问题》学术报告。
在胃癌手术的体内消化道重建中,国内外专家往往选择腔镜下的直线切割闭合器进行侧侧吻合。陆军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的马丹教授另辟蹊径,采用传统的管型吻合器完成胃癌NOSES手术的体内消化道重建,并取得良好疗效,他为大家带领了题目《双圆形吻合器重建的NOSES胃切除术新探索》的学术演讲,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兴趣。
在直肠癌的前切除中,闭合远端直肠残端和近段结肠残端,较多专家采用腔镜下直线切合闭合器,但由此产生的“猫耳朵”是否容易增加吻合口漏的发生?虽然学术界尚无最终定论,但为了减少手术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因素,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宋武教授创新了双荷包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结直肠肿瘤NOSES手术中,取得良好效果。在年会上,宋武教授介绍了本中心的临床经验《双荷包技术在直肠肿瘤NOSES术中应用》。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如何在众多的直肠癌患者中,让他们获得更加微创、疼痛更轻、恢复更快的手术治疗,来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应用的毛盛勋教授分享了《NOSES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通常认为,NOSES手术最适合在早期或中期偏早的患者中开展,但对于病情偏晚、或者手术复杂的患者是不是就没有机会接受这一“微创中的微创”手术?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汤坚强教授在疑难复杂的结直肠癌手术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他认为,只要严格把握无瘤无菌操作的原则,在不损害患者的治疗利益前提下,对于疑难复杂的结直肠肿瘤手术依然可以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及NOSES手术,但他同时也认为,只有在手术技术技巧极其娴熟、团队配合默契、综合治疗经验丰富的大的医疗中心,方可开展这一类手术。
在年会的最后,来自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周海涛教授作为中国NOSES联盟和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NOSES专委会秘书长,向参会的所有专家同道汇报了联盟及专委会在王锡山教授带领下,在2022年度所完成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
会议结束时,已经超过深夜十一点,但网络上参会者热情不减,网络观看达到344994人次。王锡山教授总结认为,随着NOSES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发展、臻于完善、收获成绩的4.0阶段,以后更要从理论、规范、指南和共识方面,把握好NOSES手术的质量控制,遵循肿瘤外科功能原则、手术损伤效益比原则和无瘤无菌原则,这才是NOSES手术继续发展的根本。本次年会的圆满成功举办,更加说明NOSES联盟宗旨——用技术赢得天下,靠德行赢得未来。
1、制定行业共识
为达成行业共识,制定技术标准,中国NOSES联盟专家团队共同起草了我国首部《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专家共识(2017版)》,并于《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正式发布,并于2019年进行修订和再版。2019年,联盟专家团队共同起草了我国首部《胃癌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专家共识(2019版)》。2019年,国际NOSES联盟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了首部《国际结直肠肿瘤NOSES共识》以及首部《国际胃癌NOSES共识》,这些《共识》的问世标志着NOSES的核心理念及关键技术在全球各个国家基本达成一致,这为NOSES在国际领域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并建立了权威的行业准则。2021年,NOSES被正式写入CACA指南;2022年,NOSES作为独立技术入选CACA指南技术篇。
2、出版多部专著及教材
为了让更多外科同道全面掌握NOSES技术,王锡山教授领衔国内百余位外科领域的专家共同编写了多部NOSES手术专著,主要包括《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学——胃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腹盆腔肿瘤》,这三版专著详细撰写了不同时期NOSES手术学的理论体系,汇集了大量NOSES的操作经验,对NOSES要领的学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NOSES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8月,王锡山教授主编的十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3D腹腔镜NOSES音像教材,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这十部音像教材全面立体地展示了结直肠肿瘤NOSES的所有操作技巧和要点,进而让医生可以更直观掌握NOSES的每一个细节。
为加强国际领域NOSES的推广,王锡山教授主编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结直肠肿瘤(英文版)》由斯普林格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该专著还被译为日、韩、俄、法、越五种语言,并在国际外科领域广泛推广。这对中国医师自主创新的NOSES走出国门、唱响世界,具有极为重要深远的意义。
3、建立全国数据库
2017年6月,王锡山教授建立我国第一个以NOSES手术为主要研究目标的全国大型临床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已收集我国NOSES手术9000余例。该数据平台为我国NOSES临床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平台及学术支撑。同时,在此数据库基础上,我国已开展多个全国多中心研究,旨在分析我国NOSES开展整体现状及疗效。目前结果表明NOSES在结直肠肿瘤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也为NOSES开展提供了更加真实客观的循证医学证据。
4、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试验
2020年10月,由国家癌症中心牵头开展了我国首个NOSES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该研究共有来自我国各个地区的15家大型医疗中心参与,是目前国际上参与单位最多、影响范围最广、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最高的一项NOSES临床试验。本研究旨在通过更加科学有力的结果来证实NOSES手术开展的安全性和疗效,也让更多的国内及国际学者完全接受这一微创新技术。
5. 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
尽管目前NOSES临床研究开展逐年增加,但绝大多数研究均为小样本、单中心研究,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尚不够充分。基于此现状,王锡山教授牵头开展中国NOSES大数据研究,旨在分析NOSES用于治疗结直肠肿瘤的围手术期疗效与肿瘤学预后。该回顾性研究共纳入来自我国39个中心的5055例I-III期结直肠肿瘤患者。该研究结果表明NOSES具有良好的短期疗效及肿瘤学预后,由此充分证实了这一创新术式用于治疗结直肠肿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也为NOSES的临床推广提供了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6.取得国家级奖励
12月15日,王锡山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申报的《结直肠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理论技术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项目成功获得2022年度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项目成果的取得是我国微创外科发展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标志着我国结直肠肿瘤NOSES手术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该项目成果是对我国NOSES人十余年来不断挑战、勇于开拓的最好嘉奖,也表明我国NOSES手术得到了医学科技领域的一致认可和推崇。
7. 国际NOSES经典手术视频大赛
迄今为止,国际NOSES经典手术视频大赛已经举办了三届,目前分为团队赛和个人赛。团队赛由中国NOSES联盟的各分会理事长选拔出分会内部,三家最能代表分会手术特色的单位组成团队共同参赛;个人赛分为国内七个分赛区和一个国际港澳台赛区,经分赛区选拔出来的选手参加最终的总决赛。该系列赛事已经成为结直肠外科领域规模最大、参赛选手最多、影响力最广的手术视频赛事。
8. 中国NOSES国际外科周
中国NOSES国际外科周已经成为结直肠外科领域国内手术直播台次最多、参与中心最多、参与学术活动专家人数最多、观众覆盖范围最广的手术直播平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成为结直肠外科领域手术的焦点。
(结直肠外科:周海涛 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