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核医学科普科知识
时间:2014.09.12

1. 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同位素)发射出的射线来诊断、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包括体内诊断、体外诊断和治疗。

核医学体内诊断利用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到某种物质上,形成放射性药物。将放射性药物通过静脉注射注入体内,放射性药物在正常与异常生理情况下,在人体内的分布不同,用专用的探测γ射线的设备(γ相机、SPECT、PET)可以探测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变化,由此作出诊断。有多种核医学检查项目,不同的检查使用不同放射性标记药物。

核医学治疗肿瘤的原理为:发射γ射线或β射线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肿瘤病变部位浓聚,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γ射线或β射线来消灭那些病变的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 骨显像

许多恶性肿瘤中晚期,常发生骨转移,早期诊断骨转移对治疗方案制定及骨转移的治疗非常重要。检查有无骨转移,核医学骨显像是首选检查方法之一,一次骨扫描可以看到全身所有骨骼,并较X线提早3-6月发现骨转移。

3. 骨核素治疗

利用发射β射线的亲骨性放射性药物,治疗骨转移及骨转移引起的骨疼痛有较好的疗效。常用的药物有153Sm-EDTMP 、89Sr等。

4.1 31I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的治疗

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治疗后,分化型甲状腺癌及其远处转移灶首选131I核素治疗。131I核素治疗甲状腺癌及其转移灶需住院治疗,每次治疗时须住院3天(住在特殊防护病房),服药后7天进行局部和全身显像。由于131I的用量较大,半衰期较长(8天),其发射的γ射线的能量较高,因此,病人出院后要与家人隔离一定时间。

5. 核医学专家门诊

核医学科专家门诊为每周一、三、五、六上午,二、四下午。主要诊治骨转移癌、甲状腺癌及其他核医学诊治项目。

6. 核医学检查安全吗?

一次核医学检查造成的辐射有效剂量当量通常小于一次X线CT造成的有效剂量当量。核医学检查使用短半衰期放射性核素,两天后体内放射性核素所剩无几。当受检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会对周围环境、人群有辐射作用,受检者注射放射性药物后,应主动与周围人(特别是孕妇和儿童)保持2米以上的距离。

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尽量不做核医学检查,对儿童要限制放射性药物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