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在我40岁那年,被诊断为乳腺髓样癌中晚期。委屈、绝望,使我在病床上号啕大哭,感叹自己的不幸,恐惧、焦虑、悲观像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接下来的大剂量化疗让我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1996年7月,确诊右乳腺癌骨转移。当时医生们断言:我的生存期也就半年。
生命将走向何处?转机发生在北京抗癌乐园。来到抗癌乐园,令我惊讶的是,“很多患者比我还严重都活下来了!”我看到得了癌症的人还能活得那么积极向上,豁达乐观。我突然发现人还可以这样活。
抗癌乐园的老师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集体与癌魔斗争的事迹、用癌友们战胜癌症的事例,帮我走出了精神的低谷。
“癌症在普通人眼中意味着死亡,但对于我它意味着重生。漫长的抗癌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到精神不倒的强大威力。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崛起,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我要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和微薄之力回报社会,帮助迷茫徘徊的癌友们,克服心里障碍,树立与癌斗争的必胜信心和勇气。
我探访病友,鼓励他们树立活下去的勇气,用笑脸迎对厄运,用勇气战胜不幸。
2000年,我所在的龙潭湖分园来了一位名叫黑屹的病友。她患的是弥漫型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已全身扩散,几十处骨骼、双肾、双乳受侵,没有勇气活下去了。当时,我也为她着急,及时安慰她,帮助她,用自己抗癌的亲身体会告诉她癌症≠死亡;用抗癌乐园病友的事例鼓励她树立和癌症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我多次去她家看望她,告诉她:“精神不垮,阎王对你没办法。精神垮了,神仙也没有救你的好办法。”癌症患者之间的交流有时比亲人和医生们的力量还大。从此,她的情绪变了,学会了用笑脸迎接厄运,用勇气战胜不幸。自己康复了,还要帮助他人康复,这是抗癌乐园的一项基本要求。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设立了抗癌明星康复交流平台,帮助那些刚刚诊断出癌症不知所措、迷茫无助的病人。我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他们“癌症≠死亡”,使他们忐忑不安的心得以平复。病人感动地说:“没有你们的例子,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真的感觉走投无路,死路一条了。今天,我们收获太大了,向你们学习,做一名抗癌明星。”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尽管我患了癌症,不能重返以前的工作岗位,但是,我活着为他人服务,是新病人的榜样,也就是社会的正能量。时至今日,我走过了20多年的抗癌道路,接触的病人不计其数;坚持16年,积极组织抗癌乐园的癌症患者参加希望马拉松——为癌症研究募捐活动;坚持18年参加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为癌症患者咨询答疑解难。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最大的乐趣就是展示癌症患者的拼搏精神,为他们找回健康、找回欢乐。
北京抗癌乐园主张的“以健康的精神为统帅,以自我心理调节为先导,首选西医,结合中医,坚持抗癌健身法锻炼,讲究饮食疗法,注意生活调理”的抗癌模式,已成为人们战胜癌症的最佳选择;“自强不息,自娱自乐,自救互助”的三自精神,已鼓舞众多癌友,成为一种永恒的力量。
转自:《京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