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为基础的癌症相对生存率能够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间关于癌症诊断、治疗的整体水平,从而为国家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参考、评价癌症相关诊疗水平进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首次在我国部分肿瘤登记地区开展全人群肿瘤随访工作,覆盖人群合计2614万,以获得中国部分肿瘤登记地区的主要癌症生存率数据。目前该研究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IF:5.008)。研究工作主要成果如下:
我国17肿瘤登记地区合计所有癌症的相对生存率为30.9%,其中男性为26.6%,女性为36.6%。六大主要癌症中,肝癌相对生存率最低,为10.1%,女性乳腺癌相对生存率最高,为73.0%。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相对生存率分别为16.1%、27.4%、20.9和47.2%。图1显示了所有癌症的标准化五年相对生存率。五年生存率在60%以上的癌种有乳腺癌、甲状腺癌、膀胱癌和肾癌,占所有癌症的12.2%。五年生存率小于30%的癌症有肝癌、胰腺癌、骨癌、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食管癌、白血病、胆囊癌和胃癌,占所有癌种的64.9%。农村地区癌症相对生存率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合计所有癌症中,城市地区的五年标准化癌症生存率为39.5%,而农村地区仅为21.8%。
与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数据相比,本研究发现我国整体癌症的相对生存率较低。其主要原因为我国主要癌症发病谱与发达国家不一致,即我国常见的癌症类型如肺癌、消化系统癌症等预后相对较差。而西方国家早期发现和诊断癌症病例的能力及整个癌症患者的支持体系也可能是癌症预后高于我国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我国主要癌症的相对生存率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在农村地区、癌症诊断和治疗水平均差于城市地区,人们的教育水平、看病意识及经济能力也差于城市。提示农村地区更应加大癌症防控能力建设和投入。
纳入本研究的肿瘤登记处多位于处于我国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中东部地区。这些登记处历史相对悠久,肿瘤登记体系、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水平相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全国范围内的肿瘤相对生存率应比本文报道的还低。
本研究首次在我国部分肿瘤登记处中,采用统一的随访研究方案、质量控制措施及统计学方法,最终汇集17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系统报道我国部分肿瘤登记地区全人群主要癌症的相对生存率,填补了我国人群肿瘤登记系统缺乏随访信息的空白。并为今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更为广泛的随访工作提供了工作模式参考。
该研究受“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支持,第一作者为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曾红梅、郑荣寿,通讯作者为陈万青。全文名称《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2003-2005: a population-based study》,PMID:25242378,网址: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ijc.29227/abstract;jsessionid=AC8015C43A8C9C8CD8D2268AAB9D9FDA.f03t04
图1 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年龄标准化五年相对生存率(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