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L4-ALK基因重排(即ALK阳性)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最新分子亚型。临床研究表明,ALK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应用针对抗ALK靶向治疗的小分子药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在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客观缓解率(ORR)上显著优于常规化疗。因此ALK融合基因检测对临床实践尤为重要。而目前常用于检测ALK突变的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全自动免疫组化(Ventana ALK D5F3)、荧光定量PCR(RT-PCR)。尽管三者在检测ALK重排方面显示出高度符合率,不少研究发现不同方法检测下的ALK结果存在差异。而不同检测平台结果不一致的患者对克唑替尼治疗的疗效尚缺乏足够研究。由我院李峻岭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林冬梅教授牵头的一项研究显示,Ventana IHC ALK(D5F3)阳性/FISH阴性的患者应用克唑替尼可获益,并进一步解释了二者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7月的Oncotarget杂志上。
本研究共入组6例Ventana IHC ALK(D5F3)阳性/FISH阴性的肺腺癌病例,这也是迄今病例数最多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Ventana IHC ALK(D5F3)阳性/FISH阴性的患者接受克唑替尼可获益,6例患者的疾病全部得到控制且耐受性良好,客观缓解率达到66.7%(4/6 部分缓解和2/6疾病稳定)。研究者对两种检测结果不符进行了分子机制研究,对部分患者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NGS)、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确认,并且通过NGS方法在一例获得部分缓解的患者中发现了新的ALK融合变异体 (E13:EXOC6B:A20)。同时,仔细研究FISH数据发现,这些患者几乎都有一定比例的ALK重排肿瘤细胞,小于但接近FISH阳性判读的阈值15%。此外,文章提出一种可能性,即融合变异只发生在小部分肿瘤细胞中,但是融合蛋白会在该部分肿瘤细胞通过细胞和细胞间的交流进行流动,并导致开启下游的信号通路,引发癌变。因此ALK蛋白可能会在更大的肿瘤区域形成弥漫性分布,从而对ALK不同检测平台结果不一致提供了新的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