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Oncol,JCO,IF:20.982)在线发表了我院马飞教授、李俏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徐兵河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完成的一项I期临床研究结果。这是中国首次被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官方期刊发表的I期临床研究。
吡咯替尼是一种新型不可逆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显示出其抗肿瘤活性优于拉帕替尼。在此基础上,徐兵河教授牵头开展了该项I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吡咯替尼用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抗肿瘤活性和预测性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在既往从未用过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按每日80、160、240、320、400、480mg剂量递增给予吡咯替尼连续口服,第1、第28天收集血液标本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并对循环肿瘤DNA(ctDNA)和肿瘤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二代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入组的38例患者中,剂量限制性毒性为3级腹泻,发生于接受480 mg剂量的2例患者中,因此最大耐受剂量为400 mg;最常见的吡咯替尼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腹泻(44.7%)、恶心(13.2%)、口腔溃疡(13.2%)、乏力(10.5%)和白细胞减少(10.5%),唯一的3级不良反应为腹泻;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吡咯替尼存在剂量依赖性;总有效率为50%,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24周)为61.1%;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5.4周;总有效率在曲妥珠单抗未治和经治的患者中分别为83.3%和33.3%;转化性研究结果提示ctDNA中PIK3CA和TP53突变较肿瘤组织更能预测吡咯替尼的疗效。
本研究提供了新的TKI类药物治疗选择,其疗效可能较其他HER2 TKI更好,且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同时,本研究提供了液体活检ctDNA能够更好地预测靶向药物的疗效并提示预后,转化性研究结果显著。基于这些令人鼓舞的研究结果,有必要开展II期研究进一步评估。
原文:Fei Ma, Qiao Li, Shanshan Chen, et al. Phase I Study and Biomarker Analysis of Pyrotinib, a Novel Irreversible Pan-ErbB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n Patients With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ClinOncol. 2017 May 12.
(图1受试者靶病灶最佳疗效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