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第九次转化医学沙龙: 基础研究新技术与临床评价新体系的建立
来源: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赵晨 时间:2013.05.06

2013年4月27日中午,院所第九次“转化医学沙龙”在科研楼二层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是“基础研究新技术与临床评价新体系的建立”,由腹部外科赵东兵主任医师和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洁研究员作为共同召集人。

本次沙龙邀请了腹部外科李智宇副主任医师为大家做了题为“肝癌肝切除术安全性评估体系建立的临床研究”的报告。该项研究结合了本院200-300例肝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了 ICG排泄试验、MELD评分、MRI特异扫描等几项主要检测指标对肝癌肝切除术安全性评估的预测作用,以建立由多项前瞻性指标综合分析结果基础上的客观、数字化的手术安全预警及评分系统。随后,重点室马洁课题组赵晨博士进行了题为“核酸适体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的报告。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一种在肿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方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核酸适体技术的相关内容,重点阐述了如何利用该技术筛选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特异亲和特性的核酸适体、利用核酸适体与其分子靶标的特异亲和性探寻肿瘤相关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建立基于核酸适体技术的肿瘤检测、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报告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肝切除术安全评估指标,提出可从肿瘤的术后复发和转移、肝炎和纤维化等因素对肝切除术的影响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多角度全面评估肝癌肝切除术的安全性;针对核酸适体技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从临床角度进一步提出其可能的应用前景,对如何根据临床需要选择适宜的筛选方案获得特异性的核酸适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临床和科研合作探索共同解决问题。本次沙龙的亮点在于讨论如何将基础研究新技术与临床评价新体系有机结合,强调基础研究应该着眼于解决临床问题,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