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第十次转化医学沙龙:肿瘤治疗及分子标志物
来源: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张钰 时间:2013.06.07

2013年5月28日中午11:3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青年学术沙龙在科研楼二层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是“肿瘤治疗及分子标志物”,由内科李峻岭主任医师和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钰副研究员作为共同召集人。围绕“肿瘤治疗及分子标志物”这一主题,内科李峻岭、周爱萍教授、腹部外科赵宏副教授、病理科凌云、重点实验室郝佳洁、冯林等人分别做了精彩报告。

首先,腹部外科赵宏副教授报告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进展”,介绍了结直肠癌肝转移(CLM)的治疗选择及患者的生存情况,并探讨了新辅助化疗(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及多学科讨论在CLM转化性治疗中的作用。接着,内科周爱萍教授小组的秦琼医生报告了他们关于“DNA错配修复状态(MMR)对Ⅱ、Ⅲ期结肠癌预后和疗效预测的影响”的研究结果,指出dMMR患者预后较好,pMMR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可能延长总生存。

随后,内科的李峻岭教授就“舒尼替尼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放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问题进行了报告,探讨了c-Kit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其后,病理科凌云大夫做了题为“肺癌靶向治疗耐药性的相关因素”的报告,特别对c-MET扩增这一新的TKI耐药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最后,为积极推动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互动和紧密结合,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郝佳洁和病因及癌变研究室的冯林分别做了题为“肺癌分子标志物研究”和“漫谈肿瘤标志物谱的发现研究”的报告, 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肿瘤分子标志物发现过程,以及她们近期的研究成果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次活动报告内容丰富,气氛活跃。来自内科的周爱萍、王燕教授、杨林副教授、头颈外科的万经海教授;重点实验室的汪红英教授、以及张钰、许扬、肖汀、钱海利副教授等二十余人参会,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促进了临床及基础学科的交流和沟通,为彼此之间的密切合作提供了更多契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转化研究的开展。

图片:科研处 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