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14年第六届亚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双年度国际大会在我院召开
时间:2014.05.30

2014年4月25-27日,由亚洲-大洋洲地区生殖道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AOGIN)、中国癌症基金会(CFC)、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CHCAMS)联合举办的2014年第6届亚洲-大洋洲地区生殖道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双年度国际大会在我院隆重召开。会议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亚太妇产科联盟(AOFOG)、国际外阴疾病研究协会(ISSVD)以及国际宫颈病理与阴道镜联盟(IFCPC)等国际机构的支持,重量级业内人士的参与扩大了会议的影响力,参会者超过预期人数,达到561人。其中,国外来宾240人,分别来自新加坡、缅甸、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美国、意大利、法国等31个国家或地区。国内来宾321人,来自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群英聚会,盛况空前。 

大会邀请了来自中、美、法及亚洲、大洋洲地区各国的80余名全球生殖道感染和宫颈癌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就宫颈癌预防与控制热点进行圆桌会、会前培训和专题报告,内容涵盖宫颈癌细胞病理学、流行病学、一、二级预防等。 

会前的两个圆桌会议,分别由企业家、中国政府官员同我国与WHO、NCI等世界知名专家,就中国全面预防子宫颈癌,如何通过实施HPV疫苗一级预防,实施经卫生经济学评价筛选的二级预防措施,互动热议中国HPV疫苗进展,对HPV疫苗临床试验的替代终点和WHO/IARC最新管理指南进行论证讨论。在大会两个会场13个专题77个大会报告中,国内外专家报告了亚太地区HPV感染和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病因学研究进展、宫颈癌防治进展和指南、HPV预防性疫苗和已开展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等内容。面对当前的挑战,就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筛查项目和HPV疫苗接种展开讨论,以期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防控事业,早日消除宫颈癌对妇女健康的威胁。大会重点讨论、学习了宫颈癌免疫预防与筛查领域发布的两点最新指南:一是WHO/IARC与 NCI共同发布《预防性HPV疫苗试验的主要终点/ IARC工作组报告/第7卷》,建议可将宫颈或肛门内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HPV持续感染,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来评估疫苗的保护性。二是2013 年最新WHO《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管理指南》,建议在有资源采用HPV DNA检测的地区,使用该方法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大会亦对投稿的科学家进行奖励,评选了优秀壁报、最佳报告、优秀年轻科学家奖。 

会前培训主要针对亚太地区的临床医生,进行细胞病理学培训和阴道镜培训。包括基础知识讲授、临床细胞病理读片、阴道镜适应症、质量控制、阳性妇女管理、手术治疗及操作视频示教等内容。本次授课专家多为全球知名专家,内容丰富精彩,听课者达200多人,获学员一致好评。 

我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是本届亚洲-大洋洲生殖道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AOGIN)主席,同时担任这次国际学术大会的执行主席。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占有的世界席位。各国与会者均表示,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采纳国际发布的最新指南,继续协同各方推进发展中国家子宫颈癌的综合防治步伐,促进科研成果向公共卫生服务转化,要为宫颈癌防治决策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支持,改善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宫颈癌防控现状。 

本次大会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学术上,同时体现了我们会务组织的成功,此次会议使我们在自家院里便见识了国际学术会议的世面,提高和锻炼了我们学术交流和办会的能力。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我们医院的荣耀,也是中国人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