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30日中午11:3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青年学术沙龙在科研楼二层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沙龙活动由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寿建忠和病因及癌变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宇作为召集人,主题为“膀胱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转化”。围绕着“膀胱癌的全基因组与转录组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对当前膀胱癌诊疗中存在的临床问题及转化医学在膀胱癌中的潜在应用”。泌尿外科寿建忠主任医师、病理科郑闪副主任医师、病因及癌变研究室刘宇、陈皇及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萌分别做了精彩报告。
首先,泌尿外科寿建忠主任医师介绍了膀胱癌国内外的基本现状。阐述了膀胱癌的诊疗规范并总结了我院膀胱癌的诊治情况,提出如何在手术前准确鉴别肌层浸润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评估不同膀胱癌患者术前辅助化疗的反应为目前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成为沙龙讨论的热点。
病理科郑闪副主任医师随后从病理诊断角度进一步介绍了膀胱癌分级、分期的规范,并详细介绍了其诊断标准在近几年中的变化及其主要的差异,使大家详细了解膀胱癌的分级、分期。
在两位临床医师的介绍和对临床问题的阐述后,病因及癌变研究室刘宇作了题为 “膀胱癌中的基因组异常改变”的报告。他首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膀胱癌基因组水平异常改变的研究现状及几项重要研究成果。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目前人们可以从全基因组的水平认识肿瘤组织中发生的异常改变。利用这一技术,以人类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计划为首的多个国际协作组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分析首先证实了非肌层浸润与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在肿瘤基因组中具有不同的突变模式,前者多具有FGFR基因突变,后者则多出现P53基因的改变,但这并不绝对。同时,研究也发现了一组从未在膀胱癌中报道过的基因改变,包括:MLL2 (27%), CDKN1A (14%), ERCC2 (12%), STAG2 (11%), RXRA (9%), ELF3 (8%), NFE2L2 (8%), KLF5 (8%), TXNIP (7%), FOXQ1 (5%), RHOB (5%), FOXA1 (5%), PAIP1 (5%), BTG2(5%), ZFP36L1 (5%), RHOA (4%),CCND3 (4%),深入的研究可能提供膀胱癌新的诊疗靶点。针对膀胱癌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不同突变模式,肌层浸润型膀胱癌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三个亚型,这也为膀胱癌的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后,病因及癌变研究室陈皇博士从转录组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目前国际上针对mRNA及microRNA筛选肌层浸润与非肌层浸润膀胱癌中潜在分子标志物的相关工作,并对高燕宁研究员课题组与泌尿外科寿建忠在该领域内合作完成的课题进行了报告,这是我院泌尿外科与基础科室合作开展膀胱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转化的初步探索,为我院转化医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参考。最后,王明荣研究员课题组研究生刘萌对目前膀胱癌诊断中使用的体外检测方法(如尿液检测等)及其优劣进行了文献复习。
本次活动报告内容很有针对性,气氛十分活跃。沙龙有幸邀请到高燕宁研究员,泌尿外科王栋副主任医师、管考鹏副主任医师、温力主治医师、关有彦主治医师;腹部外科荣维淇副主任医师;放疗科刘跃平副主任医师,内科孙永琨副主任医师;病理科邹霜梅副主任、李琳医师,细胞学郭会芹副主任医师,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杨副研究员、钱海利副研究员、郝佳洁助理研究员等。很多年轻医师及科研人员也踊跃参加,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次报告重点在于通过临床发现问题,提出基础研究可能的合作点,为基础和临床更好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平台,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基础研究,再服务回临床,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